南京邮电大学医疗信息应用技术研究所简介

发布者:产学研发布时间:2023-05-10浏览次数:1810


一、研究所概况

南京邮电大学医疗信息应用技术研究所(简称研究所)是依托教育部泛在网络健康服务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立的校级应用技术研发机构,是南京邮电大学边缘智能研究院面向医疗行业生态开展医工合作、校企协同创新的科研与产业化平台。

研究所以智慧医院生态建设为纽带,以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两个抓手,通过“物联网+医疗”智慧服务系统开发,助力智慧医院生态系统构建,形成医工融合、多层次、多维度、系统化、个性化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

二、研发团队

南京邮电大学医疗信息应用技术研究所的主要研究人员包括来自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教师,以及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南医大二附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等数十家医院的医生组成的医工结合、多学科有机交叉的研究团体。

 

所长:郭永安,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边缘智能研究院院长,南京邮电大学医疗信息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泛在网络健康服务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产业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市边缘智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边缘智能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长期从事泛在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方面的科研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物联网与智能信息系统专技委副秘书长,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智慧交通专技委副秘书长,江苏省医学会医学信息与智能健康分会副主委等。担任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China Communications、物联网学报等期刊审稿人,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通信软科学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国家电网、江苏移动、江苏省人民医院等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通信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南京邮电大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副所长:孙洪波,实验师,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泛在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方面的科研工作。目前主持包括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智慧江苏项目、南京市新兴产业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江苏移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华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3件。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江苏省通信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1奖。 


三、研发方向

  研究方向包括医疗物联网技术、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医院管理与服务、互联网医院等。

1、医疗物联网技术

  主要研究以物联网为基础的辅助诊疗及智能护理一体化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技术,让患者与医务人员、智能医疗设备紧密联结,通过对临床数据(体温、呼吸、心率、血糖、血压、血氧等)的采集、筛选、整合,形成医疗大数据,为临床诊疗、护理提供智能辅助决策,从而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有品质的医疗服务。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诊疗服务模式,实现患者诊疗、护理等医疗业务及病区管理的数字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2、医疗人工智能技术

  面向医学影像、临床决策支持、药物挖掘、健康管理、病理学等领域,基于医疗大数据资源,研究算法模型与系统,实现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

3、基于物联网的医院管理与服务

  包括设备监控、节能管理、即时环境监测、智能物流传输、高效停车管理、安全管理、消防管理、金融支付等。研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医院照明、空调、给排水、供配电、供氧、电梯、能耗、光照、温度、湿度、噪声、物流、停车等多种设备数据和工作模式,实现系统的自动优化运行。

4、互联网医院系统

  研究开发互联网医院系统,实现咨询、随访、慢病管理等功能。基于实体医院强有力的支撑,线上方便病人,实现线上跟线下紧密结合,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到医院,在网上就可以进行,满足病人多元化需求。 

四、代表性成果

1、全院心电监护平台



全院心电监护仪平台可基于物联网平台接入不同品牌、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设备,实现监护数据实时采集、监控、分析、警报、打印等功能,可有效减少护士护理中的重复性文书工作、保证临床工作真实有效有依据、实现生命体征信息的完整及连续留存,为医院精细化管理及科研数据提供有力支撑。 

2、大数据临床辅助决策平台

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依托海量病例数据、遵循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技术,搭建满足医疗机构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各类临床业务系统赋能。算法平台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对涉及疾病诊疗本质的医疗病例数据进行学习,自我完善知识库、决策引擎模型,实现精准、高效地智能综合分析与判断。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撑能力,辅助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充分释放大数据的分析服务能力。 

3、老年综合评估系统 

老年综合评估系统其核心都是通过多学科合作,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多维度进行评估,以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功能恢复和避免安全隐患,明确患者的医疗和护理需求,制定可行的治疗干预策略,进行随访,评估干预效果、调整治疗计划和策略。


 

4、“产筛-新生儿-儿保”妇幼一体化平台

基于就诊者院内诊疗情况,以单个就诊者为维度,形成就诊者院内诊疗数据视图,实现妇幼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基于就诊者院内就诊业务流程,建设符合“产前-产中-产后-儿保”全流程的业务管理平台,包含门诊管理/预约管理/手术管理/随访管理等;基于就诊者院内就诊情况,构建专科科研数据库,实现妇幼健康大数据运营管理。 

5、智慧病房

依托物联网、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基于病区物联感知的物联网设备及数据管理平台、落地针对住院场景的数据中台及业务中台,从医生、护士、患者、管理人员四大视角统筹规划,实现了智慧护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四大功能,打破病区信息孤岛,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降低医院信息管理成本,为医院创造更多医疗服务价值。通过示范病区建设平滑扩容至全院规模,减少新病区智慧化建设的改造成本,实现快速部署、标准接入、优质管理的目标。

 6、医院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医院应急指挥调度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以应急预案为蓝本,以动态可视化的事故情景为主线,以物联网、GIS等技术为支撑,将技防与人防方式相结合,进行智慧化管理,确保医院安全运行,以面对公共突发事件、各类急性疫情,院内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等应急事件情况。项目以平战结合为设计思路,平时依托平台开展院内预警感知、应急知识培训、预案管理维护、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战时依托平台实行指挥决策、预案匹配、资源调度等工作,以保证应急工作及时、高效、合理、透明,使区域有限的应急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平台覆盖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实现应急业务管理闭环。

7、手卫生管理系统

在医院的高风险场所如手术室、ICU、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利用手卫生追踪技术、传感器、深度学习、姿态评估等技术,融合多角度红外摄像头、手势追踪传感器等多种异构物联终端,智能分析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流程是否符合手卫生规范。

 


8、抗菌药物使用智能预警系统

利用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针对合理的DDD指标,建立预测模型,以供管理人员动态调整合适的考核指标,智能分析当前抗生素用药医嘱是否合理及针对患者个体的预测用量等。系统根据不同指标设置DDD管理规则,构建院级DDD药品数据统一管理中心,可视化展示院区、科室、病种、药品的DDD用量,降低患者看病成本,提升用药效果质量。 

95G智能化区域急救系统

5G智慧区域急救系统以传统急救车为基础,搭载5G车载AI引擎,通过物联传感终端自动采集车辆、车载人员、患者等对象全维信息,依托AI引擎强大算力,实现AI行为主动监测、急救质控数据自动运算,满足院前急救领域不断丰富的应用场景需求,同时通过头戴式相机,可全方位将急救现场和车上影像实时无损回传至医院急救中心,利用远程会诊系统,急救中心专家可以沉浸式看到车上影像,犹如置身现场,第一时间贴近病患进行现场抢救指导,实现上车即入院,下车即就诊急救目标,有效提升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10、区域审方共享平台

以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处方审方大脑为项目业务支撑,以医联体运营为思路,构建安全可控的处方数据基础底链,应用共性区块链平台+医疗业务应用场景的设计思路来开展医联体内互联互通模式转型,建立处方数据应用大脑,采用“1+1+N”的三层架构,推动医联体医疗机构内的集成共享和业务应用的创新开发,在为各医院沉淀各方处方资源、提供处方智能服务的同时,可持续进化、优化医疗机构内数据资源配置,激活医联体运行场景创新,以生态共建、平台赋能为目标,以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场景规模供给为手段,核心产业智能转型升级为价值,让处方数据管理更加精细,患者服务更加高效,全面提升医联体的智慧能力。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旭东

  联系电话:15077855302

     E-MAIL:gaoxd@ei.link